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

[助孕]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-診斷篇.



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」的診斷這幾年在婦產科愈來愈常看到,但其實根據統計,仍可能有近70%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女性未被診斷出來!今年(2018)澳洲的『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卓越研究中心』(Center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)發表了一份針對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(或稱多囊性卵巢綜合症)」的更新指引!這份指引也為歐洲生殖醫學會及美國生殖醫學會所引用,在台灣的我們也應該對這個指引多所了解。本文就先從診斷說起,並且分成女性自我診斷,以及醫療專業診斷兩個部分。

大方向是,目前診斷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」的主流是沿用2003年由生殖內分泌專家在鹿特丹所訂下的標準:(1)高雄激素血症或多毛症(2)排卵功能障礙(3)卵巢呈現多囊性變化,這三者符合兩者就符合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診斷(共四種表型,如下圖)

這個診斷標準看似簡單,實則在定義以及實際測量準確度有一些爭議及困難,也因此使得診斷上有時會出現一些模糊地帶,這個比較偏專業的部分,就不在衛教的範圍,就放在文末再討論囉。

自我診斷的部分,如果女性有(1)月經不規則,或(2)雄激素上升的症狀(體毛較多易長痘痘雄性禿),應該要小心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可能。

這個月經不規則,其實代表著「排卵功能障礙」。不規則是有定義的,根據指引中的建議:

如果有上述狀況,應該要求診婦產科,看看有沒有除了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以外的疾患造成月經的異常!有人問,那如果月經規則就沒有排卵功能障礙的問題嗎?其實還是有,雖然僅佔少數,但確實有些女性週期大致上規則,但卻沒有正常排卵,這類女性就可能需要藉由一些檢查(例如血清黃體素)來診斷了。

雄激素的上升通常表現在兩個部分,一個是體毛的量及分布、另一個是長痘痘。先講體毛,並不是多就異常,體毛分布的「部位」其實才是重點!評分體毛是否過多可以用圖像評分加總來看(如下圖),總分加總超過3分以上就可能有雄激素過剩的情形。

女性易長痘痘也要小心可能是雄激素過剩造成!雖然目前並沒有較佳的圖像推斷評分方式,但若時常在臉部、胸部、肩膀、或背部出現易發紅的痘痘且數量超過10顆以上,而且對局部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話,也是雄激素過剩的徵象!

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女性也較易出現包括焦慮、情緒低落、肥胖、難孕或不孕、胰島素阻抗上升、代謝性症候群和心血管疾病,但這些並不是診斷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必要條件。不過反過來說,如果有上述這些情形,月經又不規則的女性,即使沒有多毛的症狀,也要小心可能有多囊的情形!

最後討論一些醫療專業診斷的部分,也就是如果到了醫療院所,醫師可能會協助做哪些檢查。這些比較專業複雜的部分讀者就斟酌參考囉。首先高雄激素血症,由於直接測定男性素濃度的檢查準確度迥異,根據指引的建議,最理想的檢測方式是計算Free androgen index (FAI = 100 x (total testosterone/SHBG))或是計算Free testosterone的量。如果不得已要做單項的測量,才考慮直接驗Free testosteronetotal testosteroneDHEASAndrostenedione。而且標準值的界定其實需要根據不同實驗室提供的標準,並且最好經過測量目標族群後的統計結果來訂定。巷子內的朋友就會懂這其中有諸多不太可行之處,台灣目前沒有自己的一套標準,許醫師過去詢問了幾位各大醫學中心的醫師,診斷的標準也不盡相同,所以這個部分其實還有待學者專家的整合。

最後是超音波診斷的部分,也是爭議相當多的地方。原始的鹿特丹標準訂的是單一顆卵巢上出現12顆以上2-9毫米的小濾泡(PCOM)、或整個卵巢的體積經計算在10立方公分以上。這個標準在近幾年隨著超音波的進步不斷受到挑戰,而且在正常的青少女可能有70%的女性會出現這樣的超音波表現。根據指引的建議,在初經後的8年內不建議用PCOM來當作診斷標準,而且定義PCOM的小濾泡的數量建議在單一顆卵巢達到20顆以上。若是用腹部超音波,則主要用體積來做斷標準(10 mL以上)。近幾年進一步的討論則是用抽血檢驗血清AMH指標來取代超音波偵測多囊的型態,但尚未納入指引中,隨著研究資料的累積AMH甚至可能比超音波更準確,在未來也許可以期待看看。

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診斷還有疑問嗎?歡迎在底下留言或是到許醫師的臉書專頁留言或留訊討論喔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