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裡我們就先簡述兩個試管嬰兒治療重要的發現:「植入前的胚胎染色體篩查(PGS或PGT-A)」以及「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查(目前台灣有的是ERA)」。
目前在網路上或是一些中國網站的俗稱,把包含了「顯微授精」的試管嬰兒治療稱作「第二代試管嬰兒」,把包含了「植入前胚胎篩檢」的治療稱作第三代試管嬰兒,更把用次世代定序的方式施作「植入前胚胎篩查」的治療稱作第四代試管嬰兒,同時加入了「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」而稱作第四代或3.5代的試管嬰兒。這種「代」的命名其實完全不是醫學上的分類,而且其實是非常誤導性的商業用語,很容易讓人誤會愈新的一代治療就愈好,其實根本不是如此。
上述的這些其實只是各種不同的治療模式,並沒有哪一種比較好!不同的個案需要的治療選擇不同,多做可能造成浪費,甚至造成反效果!以下我舉一個的例子,希望大家看得懂:
假設現在有100位女性「剛進入」試管嬰兒療程,我們就預期有30位會成功活產帶著心愛的寶寶回家(活產率30%)。
這100位女性都接受PGS/PGT-A的檢查,本來會有63位有染色體正常、可以植入的胚胎,但因為必需養到囊胚再施行胚胎切片,過程中可能影響了1-3%的個案導致無檢驗正常的胚胎可植入,使得最後的總體活產人次反而從30人下降到27人。不過在經過PGS/PGT-A篩選後,對於「單次胚胎植入」的活產率確實提高了約15%,在示意圖中達到45%;也就是說,PGS/PGT-A並沒有提高總體活產成功率,而是在犧牲部份成功率的狀況下,使單次胚胎植入的效率提高。
而當作完PGS/PGT-A再加做ERA後,有9位女性可能需要依循ERA的結果調整著床時間,這樣約可以讓總體活產率拉回到30人左右。雖然總體活產率在做了這麼多檢查之後似乎沒有顯著的提升,但確實可以讓「單次植入」的成功率再提升到60%,也就是可以減少植入的次數,減少植入後等待驗孕的煎熬;所付出的代價主要就是昂貴的費用以及為了檢查而拉長的時間成本,承擔的風險則是潛在的假陽性以及假陰性率導致植入時間錯誤。
「什麼?許醫師你說我多花了十幾萬其實沒有提高總體成功率!?」
我的回答是:原則上是如此,不過許醫師這裡的製圖其實還是過度簡化,對於一些特殊族群,預估值可能不同,也可能會有些許好處;此外,同時也要考量沒做這些檢查所付出的成本,尤其是嘗試植入結果未懷孕而需要反覆植入的時間成本,這個在35歲以上的女性要特別小心斟酌。
寫到這裡,我們先做出一個初步的結論:所謂的第三代或第四代試管嬰兒,沒有比較好!但是對於部份族群,確實有其價值,只是額外付出的金錢成本所換回的東西究竟值不值得,就要適性討論來訂定計畫了!這篇分析文確實有些艱深,但是許醫師還是要努力傳達為什麼我們要一直強調「個人化」生殖治療的重要性,如果覺得看不懂,可以拿去給你的生殖醫學科醫師討論看看,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作法!
更多的討論,可以到許醫師的粉絲專頁繼續討論:「婦產科醫生許沛揚 好孕補給站」